日3咖啡:從日式生活美學到智慧挑豆科技的咖啡態度
在 日3咖啡,創辦人 黃老師 將「一日三餐」的概念轉化為咖啡哲學:喝咖啡就像用餐一樣,是生活的一部分。它既能充滿儀式感,也能成為日常習慣,甚至是一種心靈寄託。對他而言,咖啡不是單純的飲品,而是一種態度。
一杯好咖啡的定義
什麼叫一杯好咖啡?黃老師認為,好咖啡是能在記憶裡留下熟悉味道的那一杯。即便多年後配方消失,當味道再次出現時,依舊能帶來深刻感動。這份「熟悉感」正是日3咖啡希望傳遞給顧客的價值。
「好咖啡,就是成為你記憶中的那個熟悉味道。」——日3咖啡創辦人 黃老師
日式風格與創新嘗試
日3咖啡延續日式氛圍:播放日本流行音樂,搭配和菓子餐盤,營造明亮輕快的空間感。除了傳統職人精神,也加入年輕元素與創意調飲,例如咖啡與酒的結合,甚至推出「客家小炒拿鐵」等特別款。黃老師認為,咖啡人應該勇於大膽嘗試,創造更多可能性。
從生豆到烘焙的全程掌握
隨著台灣咖啡市場成熟,越來越多店家具備從產區進口生豆到烘焙、包裝的一條龍能力。日3咖啡同樣注重這些細節,從生豆處理到熟豆挑選,確保每一步都能維持精品咖啡的水準。這是對顧客的承諾,也是第一線的品質把關。
為什麼挑豆是必要的步驟?
當一杯咖啡裡存在瑕疵豆時,風味就會失衡。黃老師認為,挑豆的目的,就是把關風味表現,讓顧客喝到最完整的精品咖啡。這份挑選,才是一杯好咖啡真正的起點。
人工挑豆的挑戰
早期,日3咖啡主要依靠人工挑豆。年輕時可以連續挑八到十小時,但長期下來對身體是一種負擔。即便聘請員工,也難以避免疲勞影響品質。這讓黃老師意識到,挑豆雖然重要,但完全依賴人工並不長久。
智慧挑豆科技的引入
七八年前,市面上已有色選機,但多半只能依顏色篩選,無法精準辨識瑕疵。直到後來 咖啡生豆嚴選機 與智慧挑豆方案問世,才真正改變流程。透過簡單操作,機器即可完成挑豆,辨識生豆瑕疵比傳統方式更有效率。這樣的轉變,讓店家能更專注於咖啡創作與服務。
- 讓挑豆過程更輕鬆,專注於咖啡文化的分享
- 減少人力成本,提升營運彈性
- 帶給顧客一致且令人期待的咖啡體驗
咖啡態度的延伸
對黃老師來說,咖啡是一種生活方式。從日式氛圍的營造,到大膽的調飲實驗,再到引入智慧挑豆科技,他所堅持的是對「咖啡態度」的展現。日3咖啡希望顧客在這裡,不只是喝到一杯咖啡,而是感受到咖啡背後的文化與精神。

 
      
 
![[Roaster] Removing Defects, Keeping Warmth, Every Cup is Mr. Zhu’s Commitment | Ijing Café](http://avercasso.com/cdn/shop/articles/Ijing_Cafe.png?v=1757922509&width=180) 
 
![[Roaster] Master Tan’s Bean-Sorting Spirit in Every Cup | Laotan Coffee](http://avercasso.com/cdn/shop/articles/Laotan.png?v=1757922535&width=1380) 
                    ![[Roaster] Healthy Specialty Coffee with AI Bean Sorting | GK Coffee](http://avercasso.com/cdn/shop/articles/GK_coffee.jpg?v=1757922470&width=1380)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![[Roaster] Removing Defects, Keeping Warmth, Every Cup is Mr. Zhu’s Commitment | Ijing Café](http://avercasso.com/cdn/shop/articles/Ijing_Cafe.png?v=1757922509&width=1380)